在意大利1欧元买房的人,破防了,意大利使用欧元

张悬现在的实力,和对剑道的领悟,远超过他,都抗衡不住,他即便修为不弱,剑术高明,依旧不是对手。

  作者:柳嘟嘟

  1欧元的购买力有多强?

  买一杯9块9的咖啡还差点意思,但在意大利入手一栋百年老宅,绰绰有余。

  就拿马恩扎小镇来说,这里几乎集齐了“都市牛马”的一切幻想:

  中世纪文艺腔调,有山有海,气候宜人;常住人口仅3000人,慢节奏,i人天堂;最惊喜的是,从这里驱车前往罗马市中心,仅需1.5小时。

  ● 马恩扎小镇

  进一步灯红酒绿,退一步田园牧歌,而这里的上百套房产仅1欧元起售。

  也就是说,你可以不“生在罗马”,却可以用1欧元外加一脚油门“身在罗马”。

  这就是意大利在近些年推出的“1欧元购房计划(Case 1 Euro)”,截至目前,全意约有70个村庄都加入其中。

  无论是艳阳下岁月静好的托斯卡纳,还是折服了名导们的撒丁岛,1欧元,全场1欧元。

  这魔幻甩卖,认真的吗?

  认真的。

  1欧元是认真的,不得不卖也是认真的。

  曾经牛气哄哄的意大利何以至此?因为这些地方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:没人。

  2017年,位于西西里岛的穆索梅利小镇开始了“清仓大甩卖”,拥有着美丽传说的西西里岛处境变得落魄。

  ● 图片来源:央视《国际财经报道》

  该市的市长告诉记者,这里在上世纪50年代时,人口曾达到15000人,而如今减少了近三分之一,哪怕是在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心区域,放眼望去也全是废旧空房。

  今年春天,位于意大利中部的彭内镇的镇长也站在老旧的石屋前感叹:“自从几十年前开始有家庭搬走后,这里就不断衰落……如今居住在镇中心的大约只剩1000人,看房子荒废在那里很令我伤心,如同一道伤口。”

  这可不是镇长的自艾自怜,2019年CNN曾报道,在过去的30年里,意大利有四分之一的小村镇因人口负增长等原因沦为“鬼城”,目前全境有139个村子的常住居民不到150人。

  形势之严峻,让各镇都卷出了狠活。

  去年的美国大选期间,位于撒丁岛的奥洛莱村(Ollolai)第一时间挖墙脚,官网直接喊话“逃离特朗普” 的美国人前来定居。

  ● 奥洛莱村的官网标语:“您是否被全球政治所困扰?是否正在寻求一种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式,同时寻找新的机遇?是时候在迷人的撒丁岛天堂开始您的欧洲之旅了。”

  针对当下流行的数字游民,村里还提供了“先试住后下单” 的贴心服务——免费提供临时住所让你体验体验当地生活,合适了您再下单。

  这波操作直接炸出了3.8万份申请,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。

  西西里岛向来被镜头偏爱。

  自2017年起,小镇专门成立了地产事务所全力推动卖房计划。

  为了宣传造势,他们还联合BBC拍出了纪录片《意大利任务》,由英国的一对明星好友各出资1欧元,在西西里岛买下两栋废弃房屋自己动手改造,镜头记录了整个翻新过程。

  数管齐下,让小镇在2年里就卖出了大约100套1欧元至几千欧元价格的低价房屋。

  ● 图片来源:央视《国际财经报道》

  从长远看,这的确是个好消息,毕竟对买卖双方来说这都是个双赢的操作。

  但合约敲定后,快乐的双向奔赴真的实现了吗?

  没那么简单。

  为什么老宅的定价只要1欧元?很简单,因为它就只值1欧元。

  这些房子年久失修,又烂又破,而且大多地处偏僻,交通闭塞。

  在国内,也许你经常刷到这样的短视频:某博主在偏远乡村低价买了个老破小,自己动手翻新后,摇身一变成为了“诗意的栖居”。

  但这一招放到意大利,实现起来要困难得多。

  首先,这些破屋子的翻新是强制性的。

  ● 意大利一欧元房屋翻新

  就拿西西里岛的穆索梅利小镇为例,购房者在选定心仪的房屋后,要和当地政府签订协议,并向指定的房屋经纪公司缴纳5000欧元(人民币4万元左右)的“翻修保证金”。

  顺带支付的,还有中介费400欧元(约人民币3000元)、房屋过户的律师费、委托费等等。

  买房后,你得在1年内提出修缮计划,并在获得建筑许可证后的2个月内动工,通常情况下3年内必须完工,否则保证金不予退还。

  而且,装修不是你想怎么整就怎么整的,意大利的很多老宅都是具有着历史价值的古建筑,受到严格的保护,很多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不能随意更改,若你不想违背当地的建筑保护法规,还得聘请专业人士。

  当然,如果你又懒又有钱,可以委托给建筑团队操作,你只管拎包入住,但费用是几万欧到几十万欧不等。

  ● 图片来源:央视《国际财经报道》

  其次,即便房屋已经按照要求修缮一新,实际的入住体验也是个问题。

  如前文所述,这些村庄偏远且凋敝,交通、医疗、娱乐、购物、维修等基本便民设施都不完善,而想要获得这些,又要增加额外的成本。

  最最叫人脑壳痛的是,有些1欧元出售的空置房,可能在售前就存在产权不清晰、税务纠纷等问题,或许你还未入住,就要为前房主兜底,替人家补缴高达数千欧元的房产税、垃圾处理费、水电费等五花八门的款项。

  所以深挖这一计划,你会发现即便政府卖力兜售,即便申请者成千上万,但真正购买的人并不多,而且跟踪购房者的后续进展,一问一个不吱声。

  姑且算得上成功的,是一对旅行博主Luca和Sara。夫妇俩在西西里岛买下了一栋1欧元别墅,为了节省开支,他们几乎不请工人,全程自己上手。幸运的是,在翻新过程中他们还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帮助,并且获赠了不少闲置的装修材料,最终他们仅花费1.5万欧元,就将房屋改造成了理想中的样子。

  而装修的全过程,他们也都在个人的社交网站上更新,短时间内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。

  ● Luca一家在他们1欧元买来的房子里。图片来源:YouTube@leaw

  这难得的成功案例,被当地政府拿来当噱头推广,但弦外之音是,绝大多数的购房者都吃着哑巴亏,有苦难言。

  俗话说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1欧元买房的确诱人,但这个计划背后,却隐藏着精心设计的成本陷阱。

  你想白嫖一套房,人家掏空你家底。

  1欧元不是成本价,只是入场券,而已。

  枯萎的村庄,一个刺耳又熟悉的词。

  不只是意大利,这些年很多国家都推出过类似“1元房产”的计划来应对人口减少等问题。

  2012年,英国的斯托克市将长期空置的4000多套住宅以1英镑的价格出售;

  美国的芝加哥、底特律、巴尔的摩等城市都以1美元兜售过大量空置房产;

  爱尔兰更狠,政府为了鼓励国民前往人口稀少的岛屿定居,还会给符合条件的移居者提供最高8.4万欧元的补贴;

  在亚洲,人口问题让人头秃的日本也曾以“3.5万人民币买北海道别墅”而引发媒体关注。

  当然,套路都是相似的,在约等于白嫖的价格背后是超高的额外成本,以及远低于预期的入住体验。

  1元计划的算盘打到底,其实就是以低价买卖的名义,找一批“带资进组”的废宅接盘侠和小镇GDP永动机。

  这或许也能解释,为何各地政府铆足了劲,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案例。

  梦想与现实的割裂,让满怀憧憬的新居民在饱尝巨大的落差后无奈撤离,破败的小镇兜兜转转,再度沉寂。

  立足世界看自身,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农业农村部数据,在过去的2014-2024之间,我国的自然村数量大约从360万个降至270万个,平均下来每年约有9万个村庄从地图上消失。

  而在现存的村庄里,“老龄村” 比比皆是。

  年轻人背着行囊涌入城市,留下的是坍塌的土坯房、荒废的梯田、停摆的村办小学,以及仅剩的即将要离开的年轻人。

  为何人们要离开家乡?

  从国外1欧元的山间小镇,到中国北方的鹤岗神话,所有寄希望以低廉门槛吸引人口扎根的地方,终究要直面居住者的灵魂提问:“我能在这里创造什么,这里又能为我提供什么?”

  ● Castiglione di Sicilia是意大利最美丽的村庄之一,2021年该村庄决定启动1欧元房屋项目

  如果一个地方让人失去了安居乐业的底气,那么所有关于归园田居的浪漫想象,都会在现实的打磨下显露出脆弱的底色。

  而 “逃离家乡” 的剧本,也只会换个场景不断重演。

  若自己的家乡都是如此,更遑论远方那些语言不通、文化隔阂的 “乌托邦”。

  所谓人的扎根,说到底,是希望的扎根。

  ● 参考资料:

  [1] 观察者网丨意大利“鹤岗”卖房子,你离拥有1套房产只差7.6块!

  [2] 环球杂志丨意大利“1欧元房屋”:噱头还是创新?

  [3] 国际财经报道丨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推出“1欧元购房计划”

文章评论 (61)

千佛说
崔乐天
2025-05-24 00:01
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,内容详实,观点独到,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。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!
回复
笔下华章
暮雨苍茫
2025-05-24 00:01
感谢分享这么有价值的信息,我学到了很多。文章的结构很清晰,论述有理有据,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。
回复